<歌声魅影: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之<两个历史:台湾电影与流行歌曲的互动草稿>(三)    


【将进酒】 于 2001-6-8 20:56:02 加贴在 闪亮的日子

                          摇滚乐和现代的台湾身分:〈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台北电影《搭错车》上映的时间刚好是琼
                        瑶电影正式宣告结束,和新电影兴起之时(见本文第一节,一九八三年处)。《儿子的大玩偶》引起
                        的震撼和争议,使《搭错车》的出现显得尴尬。它明显的商业电影标记,和新电影导演的亲现代主义
                        手法,是背道而驰的。而它对台北中、下阶层的描写,似乎又无任何批判的意味。对贫穷的六、七○
                        年代,也无现代主义式的追悼。这些反当时怀旧电影的潮流,使《搭错车》一下被影评打进十八层地
                        狱。影评人黄建业在〈《搭错车》──搭错了什么车?〉中对这部片子有这样的批评:「《搭错车》
                        的真正问题是它根本不曾对片中的人物和环境真正的关心,所以片子无法捕获这些人物悲剧性的根
                        源,它要做的只是用典型化的穷人先满足廉价的感伤,继以美仑的歌舞及俊男美女去满足虚空的物质
                        梦想。」(注17)已故影评人王菲林则是这么说的:「《搭错车》是个坏电影。它的坏,并不是它的
                        架子坏,而是它的心肠坏。它想说,它是一部新写实主义的电影,但是它不配。它想说,它在表现下
                        层社会的人际温情,但是它在说谎,它还想说,它在为国片开创新气象,但是它在说谎但是它根本是
                        在追求市场利润,创造商品价格。」(注18)。

                          从以上引述的文字,不难看出《搭错车》在影评人眼中是十足剥削的片子。但是当我们把电影文
                        本和音乐文本结合在一起看时,《搭错车》是八○年代一部重要的作品。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表现的现
                        代性,在于它对现代化的支持和对传统的拋弃(注19)。刘瑞琪饰演的阿美正是代表了这样的概
                        念。它和其它新电影作品****不同处,便在于对过往的依恋和向往,是有某种保留和限制。不像《海
                        滩的一天》、《儿子的大玩偶》和《风柜来的人》那样缅怀工业化、现代化前的台湾社会,相反的,
                        《搭错车》揭示了所有过往卑微、痛苦的记忆都必须消失,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新的台湾。但另一方
                        面,过去并不是那样能简单地从记忆中消失,过去也不能那样「义无反顾」地连根拔除。因此在这样
                        的考量下,主题曲〈一样的月光〉在叙事中,变成了一个告罪的忏悔: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拥挤 打开了我们的距离
                          沉寂的大地 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一样的尘埃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
                          高楼大厦 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这首由吴念真、罗大佑作词,李寿全作曲的歌曲反映了八○年代年轻知识分子的一个普遍心态,
                        也是新电影的一个集体意识:一样的月光,照着一样的大地,但是物换星移,人事全非。歌曲的最后
                        一节说明了工业化后的家园,天空被俗艳的七彩霓虹遮蔽,原来布满蛙蝉的大地被高耸的大楼占领,
                        在寓意上对现代化的结果是批评的,对「蛙呜蝉声」的过往是怀念的。将这首歌曲置放在大型歌舞表
                        演场中,产生的意涵则十分有趣。当阿美随着〈一样的月光〉的摇滚节奏,和她的舞群,在光耀眩目
                        的舞台上,自信满满地展示舞艺,奋力地唱出「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
                        和你」时,一种符号语系的破裂油然而生,因为影像和音乐显然不是出自相同的语意系统。

                          影像是超写实的,是仿自赌城拉斯维加斯,后现代式的庞大商品符号;但音乐是批判的写实主
                        义,是对田园文明的浪漫化投射。我们不免要问,为什么有这么个破裂?为什么不干脆安排一首摇滚
                        式情歌,来配合已然异化的歌舞?一个大胆的回答便是:以一个反面的声音,来合理化传统文化伦理
                        所不容许的「背叛」。就传统的伦理观念而言,阿美弃养父哑叔不顾,径自追求名利和成就,是有违
                        人伦之举。但是影片却不急于给她一个道德的审判,而是写她在亲情与事业两相冲突下,选择了未
                        来。

                          未来才是《搭错车》最重要的论述。向前看,台湾势必成为一个发展的现代国家,而发展,意味
                        要牺牲一些原来的东西,包括人、事、物。所以嗜赌的老芋仔会意外地落水溺毙;外省第二代,苦无
                        出路的出租车司机被倒塌的违建压死;贫民窟被一把无情火烧尽;好心的智障邻居被大火烧死;违建
                        要拆除;一生辛苦的哑叔最后病死。把这些逐渐从片中消失的人、物归纳起来,不难发现他们的存在
                        正是阻碍「发展」的因素,将他们自叙事中搬移开,是扫除落后、残障和反进步。因此,阿美的「出
                        卖自己」(selling out)不是单纯地嫌贫爱富,而是现代化情境中,「发展」这个霸权观念下的产
                        物。她背叛的不只是自己的父亲,而是她的出身、她的社群,易言之,是台湾在六、七○年代时开发
                        的痛苦记忆。

                          行为上的背离是现实所趋,但情感的罪恶感却无法避免。影片不只一次地表现阿美的犹豫和不
                        安。最后当哑叔死后,阿美再度举办演唱会,表演〈酒矸倘卖呒〉,哀悼死去的父亲: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那有地 没有地那有家
                          没有家那有你 没有你那有我

                          台上的谢恩思亲溢于言表,台下的替代母亲(江霞饰)悲喜交加地接受了不肖女的忏悔。故事剩
                        下来的就是孓然一身的女明星,和坚毅恒久的台湾母亲,两个一少一老的女人,在悲悼已逝的男人
                        时,成为新台湾的生命泉源。〈一样的月光〉是愤怒的呐喊,<酒干倘卖无>是无奈和悲伤,但是摇滚
                        乐的触动,紧紧敲着生命的转轴,迫它更新向前。台湾摇滚乐的兴起给八0年代的流行音乐注入了强心
                        剂,它同时也代表了台湾社会急速跳动的脉络,选择使用摇滚乐作为电影音乐,是<搭错车>不愿驻足
                        在慢车道上,搭载逐渐为人遗忘的乘客,也因此成了八0年代初电影的“异数”。(注20)
?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