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今天南方都市报的四人吧专栏    


【晴朗】 于 2001-8-14 23:02:52 加贴在 闪亮的日子


四人吧



南方都市报    2001-08-14 09:00:28




  今天晚上,罗大佑将莅临广州,莅临许许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名叫TIM
E STORY的酒吧,但是我现在依然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和罗大佑同一时
间出现在那个酒吧里。我不知道这个时候去见一个十几年前我热爱的歌手究
竟有什么意义,或许可以只是为了了却一个心愿?正如上次崔健演唱会时,
我们寂寞地坐在深圳体育馆外面,一个朋友说:别进去了,这么大岁数了,
腆着肚子举着打火机蹦蹦跳跳实在不成样子。罗大佑演唱会的时候我们又会
怎么想呢?
  本来,我自己也想写一写感受,但是面对电脑,头脑中一片空白。本版
谈论罗大佑的三个作者年龄都在30岁左右,足够有资格将罗大佑作为谈资
了,但愿罗大佑不仅仅是一个谈资……            ———编




我的小生意



南方都市报    2001-08-14 09:00:28



  ■一讲就明
  蒋明专栏
  罗大佑成了我的小生意,从去年开始我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位中年人的文
字解构,这些所谓的文字大都变成了人民币,人民币又换回了大米,当大米
端上饭桌时,我不仅窃喜,原来精神食粮也可以填饱肚子。原来爱一个人始
终是可得到回报的。于是,王小山打来了约稿电话,我决定再接一回生意,
与中年人罗大佑分享一些时尚的问题。
  今日的罗大佑已然是一种谈资,在知识分子嘴里唠唠叨叨,进而蔓延至
四体不勤的伪善阶层,再深入到混沌的布衣群体。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进化
成一季幽默的脱口秀,带着对往昔锋芒的怀念沉淀在卡拉OK的鬼哭狼嚎中

  在我生活的这个红尘滚滚的城市,多数是对罗大佑顶礼膜拜的人群,像
王家卫的墨镜、李安的文人形象一样,充满着毫无目的的模仿,又如改革开
放后接二连三的时尚风潮,喇叭裤、霹雳舞、邓丽君、电子鸡……而罗大佑
的风行除了其音乐才艺与反思精神对于一个年代的影响外,更多的是生于罗
大佑年代的精英分子正操控着时代的话语权,他们与其说有能力,还不如说
有权力去摆弄他们的至爱。如此推算,30年后的谢霆锋将替代如今罗大佑
的位置,走进精神的殿堂,成为另一个时尚怀旧的理由。不知那时我是否又
可以接几单生意,解构一下罗大佑风潮中的谢霆锋现象。
  有时想想,罗大佑该解构的都解了,什么人文情怀、什么价值取向、什
么音乐动机、什么暗藏杀机……就差最喜欢什么艺人最喜欢什么颜色,最爱
吃什么水果这类星星问题及关于罗大佑更年期忧郁狂躁的专题报告了。真怕
罗大佑风潮最后会搞出这些不三不四的时尚版本,70年代的精英人本身对
吃喝玩乐还没有完全提升到一个自觉的度,所以罗大佑黑衣系列,罗大佑发
型研究还没出笼,但这些没有,另一种时尚却被炮制而出,那就是反时尚,
那些操控时尚游戏的人,那些道貌岸然制造流行的人,他们如今又都忙着摇
起笔杆子划清自己与罗大佑的近亲关系。有流行就有反流行,就如摇滚是另
一种媚雅,这也许是最高明的时尚手段,反正总有一帮人跟着铅字跑。婆说
婆有理?有理!媳说媳有理?有理!时尚就是这么编出来的。
  说到底,有些东西流行开来,并不是件好事,当年流行的霹雳舞之传播
有利于青少年发育成长,这点我亲身经历过,但时尚罗大佑应是文化的一种
退步。他流行了,就只能停留在大众的理解层面与需求上。吃饱了饭的人民
不就是图个高兴吗?唱唱《恋曲1990》、至多哼哼《童年》、来首《将
进酒》、《现象七十二变》都不乐意,挺费神的。
  今天流行罗大佑,今天流行王家卫,今天流行许多昨天不曾了解的事,
但时尚是孩子欢喜无常的脸。喜新厌旧的人群,明天的答案永远在风里飘。
爱上谁与抛弃谁是游戏规则的一道选择题。没有什么时尚可以永远,正如罗
大佑自己说: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也许500年后又有某人
与罗大佑相逢,就像张曼玉与老上海花样旗袍相逢一样。但愿那时,这一切
都有点新意吧。      ■ 蒋明
  
  
  
时光的分身术



南方都市报    2001-08-14 09:00:28



  ■许声如潮
  许许专栏
  我每周都要去那个叫“TIME STORY”的酒吧,那是个安静的
清吧,即使周末客人也不多,有时我和朋友一起去,有时是一个人。去这个
酒吧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罗大佑。我随时可以跟服务员小姐说,放罗
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吧,随后点一根烟,迅疾沉湎于往事……
  多年前,我还是学生时,我也爱听罗大佑,但仅仅是喜欢,像喜欢其他
的流行歌手一样,不觉得他和别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几年,年岁增长,
倒是越发地迷上他的歌声,常常是听着他的歌,心中有一种难以自持的情绪
在突围,一个陌生的自我,敌视着我冷漠的外表。
  由此,我对自己和罗大佑都产生了困惑。究竟是我难以割舍那段青春的
往事,既而需要罗大佑那苍凉而伤感的歌声让自己释怀;还是罗大佑那看是
深刻实则虚无的情绪让我无法自拔?是的,虚无,青春是虚无而焦灼的。而
且,我知道,像我这一代的人,怀抱这样的困惑绝不是少数。在酒吧,我经
常能遇到许多同好,一聊起罗大佑就没个停,就像年少时和朋友袒露心中暗
恋的女孩,谈兴正浓东方已既白。
  渐渐我明白,罗大佑对我们这代人,是一剂精神鸦片。它在少年时就埋
下了种子,直到今天才开出血红的罂粟。于是,就如我们无可挽回的青春岁
月一样,在迷恋罗大佑的路上,我们是一群无法回头的过河卒。
  高晓松曾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中说,在他心目中,罗大佑和崔
健是属于文化型的音乐人,而他和其他的华人音乐人只能算文艺型的音乐人
。以高晓松孤傲不羁的性格,能给罗大佑这么高的评价,可见罗大佑在他心
中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然而,就是这个“文化”,貌似高深的家伙,让我
们在追寻理想的途中耽误了多少美好时光,因为我们的热血曾迷失在所谓个
性的张扬中,因为我们都有过想“不朽”的念头。而多年后,关于不朽,已
被人调侃成“现在的人都会不朽的,因为生前,他们都吃了太多的防腐剂”

  罗大佑又将开演唱会了,关于他的评论又多了起来。今天我看到一个八
十年代出生的人评论罗大佑,她说“在感叹青春飞逝的时候,七十年代的人
可以从听罗大佑中找回些许当年的感觉,回味自己的热血青春。但我从来没
打算想要去听罗大佑的歌的,对他,似乎便天生没有兴趣,连同所有对他的
评论报道都一概不看”。我一下子明白了,即使罗大佑,他也不是不朽的,
在时光和新一代人面前。
  我曾经和朋友说,今天我们嘲笑50年代出生人的偶像贝利,明天新一
代人将嘲笑我们喜欢马拉多纳,足球如此,音乐也如此。爱是有根由的,与
成长有关。所以,当我们说新一代人喜欢谢霆锋时露出不屑的神情,他们对
我们迷恋罗大佑表示可笑也是自然而然的。
  时光是有分身术的,即使我们相处于同一片屋檐下。照耀每一代人心灵
空间的,是他们各自的偶像。
  正如罗大佑唱道:流水它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代人……    
   ■许许 



沦为精英



南方都市报    2001-08-14 09:00:28




  ■目光如豆
  大豆专栏 
  随意翻网页,发现了一个经济学名词:“snob effect”,
不知怎么翻译,反正就是指消费领域里的一种现象,有些商品价格太高买得
起的人极少,而就因为得到它的人少,这个商品对某些人就越有吸引力。 
  这“某些人”,就是有“snob情结”的人。他们购买一件商品的时
候,考虑最多的不是它实用不实用,当然更不是价格实惠不实惠,而是这个
东西别人有没有。 
  于是心里动了一下,这个所谓的“snob efˉfect”现象似
乎可以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有些艺术产品因为种种原因喜欢的人极少,而喜
欢的人越少,这种艺术品对某些有“snob情结”的人就越有吸引力。 
  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snob”情结吧,尤其是不够自信的
人,他不知道自己有些什么独特的东西,就只好靠拥有外在的稀罕的事物来
确定自己。我昨天在每日娱论里还提到,罗大佑热所引起的集体怀旧就像激
流一样,把个人的个体记忆席卷进去。那个被称为“我”的似乎要失踪了,
所以好些人宁愿不要有罗大佑热,甚至对媒体对罗大佑表现出来的热情斥之
为“炒作”,悲叹“罗大佑被异化”云云。 
  “自我”值得并且应当珍惜。但万物皆如硬币有着正反两面:珍惜自我
,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自恋。都说陷入恋爱的人是傻瓜,自恋的人则更加愚蠢
得不可方物。去年罗大佑王家卫热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些文章,大意是说像
罗大佑王家卫这些稀罕的东东原来只有自己喜欢,可是现在被媒体炒得“异
化”(用这个词的人显然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啃过一些美学著作的)了,“庸
俗的大多数”也张口闭口提他们的名字。罗大佑的音乐王家卫的电影对于他
们来说更像一种高档品牌,现在居然卖得满街都是,于是沮丧之情溢于言表
。 
  一个“snob情结”严重的人,他在乎的只是欣赏罗大佑牌音乐使自
己有别于他人的那种感觉。他肯定不在乎罗大佑牌的音乐与自己的耳朵究竟
有何真挚的联系,所以他才对“庸俗的大多数”都听罗大佑感到悲哀(当然
他会说这是为罗大佑感到悲哀)。 
  “snob情结”严重的人,我们已经对他们有了一个称呼:精英。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精英”是个很好的词,绝不会像现在,如果你说
我是“精英”,我就只好跟你急,“你才精英呢你全家都精英。”看看,所
有的名字都潜在的是一个污染源。我们急急忙忙地为新发现的事物命名,但
其实就好像把一个苹果摘下来包在塑料袋里,这个苹果离开了树便要腐败,
这是注定的事情。以前我们把接触到最新锐思想的人尊称为“精英”,可是
有些人患了“snob”情结,他们喜欢在自己身上贴满各种各样的名牌,
拥有了越少人懂越少人喜欢的东西就越觉得自己好“精英”,所以“精英”
这个词就成了一个败坏了的苹果。 
  音乐电影也都是娱乐产品,也要摆在音像商店里出售。赚钱有理,所以
罗大佑牌王家卫牌标价高一点也没什么罪过。但另一方面,好的东西应当让
“沉默的大多数”都听到看到(如果有其它办法可以让娱乐产品的制造者们
获取利益的话,我真想一遍遍地呼吁取消版权,大力提倡盗版业)。我爱看
杨德昌的电影,也热衷于推荐伊朗电影,有同事因此讽刺我的“小资倾向”
。不过我真心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真能卖得臭了大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罗大佑终于要来广东了,不过让我更兴奋的是为他演唱会做嘉宾的齐豫
。作为他们两人的歌迷,我真心希望他们的歌能热到臭了大街,可千万别沦
为“精英”。        ■ 大豆 

  图片说明:
  和被镁光灯摄像机包围着的罗大佑相比,或许,我更喜欢那个只闻其声
不见其面的罗大佑……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