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72变/转自xici《停看听》    


【娃娃看天下】 于 2001-8-25 2:12:01 加贴在 闪亮的日子

现象72变/转自xici《停看听》
    
作者: 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

黄花岗有七十二个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 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岁岁年年风水都在改变 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
在这个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面 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
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 你是个道道地地的聪明人
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 你是个匆匆忙忙的现代人
有人默默耕耘默默从事 有人在过着他的太平日子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暗斗 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歌手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 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町的天桥上面闲逛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车辆横冲直撞 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 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 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像在演戏 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今年是2001年了,这首歌是1983年的。今天还有这样的歌吗?
不可否认,将近20年过去以后,我们周遭的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在这个又酷又炫的年代里,的确是“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

如果时间退回到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我可以非常清楚地说出“现在流行什么”,而今天的我只能说:may be…

今年歌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有影响的歌手和歌曲,就算最近在台湾非常受年轻一代欢迎的萧亚轩、侯湘婷、孙燕姿可以让歌迷们先付钱后拿CD,就算孙燕姿被评价为最有前途的新人。又如何呢?年初崔健开了演唱会,最近罗大佑又要来开演唱会了,不过我却莫名其妙地没有了热情。媒体也很为难,炒来炒去就是这么几个热点,看看都烦了,想起已经去平面媒体工作和将要去工作的朋友们,我都替他们难过。

1.
“买椟还珠”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郑国人要想卖掉一颗家传的珍珠,为了卖一个好价钱,他无师自通地有了包装的概念,他用名贵的檀木精心制作了一个木盒子——椟,将珍珠装在里面,果然这个漂亮的盒子引来一个买主花大价钱买了,但他却只是拿了盒子而没有要珍珠。

这个故事被无数广告策划公司用来举例说明包装和广告的重要性。

研究生办公室里都是年轻的一群,当然这个年轻也要看是怎么算了,用60年代的观点是年轻了,70年代自己看当然也还年轻,但如果用现在大一、二的80年代的眼光看,恐怕要算是“不就是那些年近30还自称男孩、女孩的老天真吗?”——某聊天室知名PLMM语录。不管怎么讲就算大本毕业直接上研究生的和大一、二的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了。由于学院的老板们要求没有课的时候坐班,所以研究生办公室就像一个茶馆,除了大量的专业书、计算机书籍以外就是GGDD们的游戏D盘和MM们的《新周刊》、《女友》、《希望》等等等。《新周刊》的读者最多,不过这些刊物共同的地方其实不是全彩铜版印刷,也不是那些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街头抓到的另类时尚丽人们对流行的推介,而是概念的推新,这种办刊方式几乎为各个大小刊物所模仿,到后来甚至说不出谁模仿谁,象《新周刊》的那些:飘一代、第四城、敲烂电视、她世纪、等等等等。一部《新周刊》的历史似乎就是如何制作概念的历史。

概念是好的,就象前些年“点子大王”的意思,媒体中这些能让读者记住的概念更说明了策划者的高明之处,不过,在这些华丽得眩目的概念下面的水世界里又有些什么呢?我相信没有几位读者还能对前面提过的那些概念下的文章有比较准确的记忆。其实细说起来还是党多年教育养成的习惯使然,只不过把方针政策的缩略语方法用到媒体里面而已,说老实话,要不是关于老蒋找儿子的笑话,我还真记不住“三讲”是那三讲。

上次看报纸,成都居然有一家房地产商很前卫,在“飘一代”才新鲜出炉的时候,立马开卖“飘一代”房子,无论如何比什么“xx山庄”和“xx花园”之类的高许多了,不过不知道这是否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味道在里面了。

成都话中把那种用夸张的噱头吸引人目光的方式用了一个生动的词汇:扯眼睛。从《女友》到《新周刊》都不同程度的的其精要:一个概念加若干不痛不痒不明不白的文字,再配合若干美女图片就完全搞定了。反正有精美的盒子,里面是珍珠还是玻璃都无所谓了。

就我个人看来,最扯眼睛的就是“飘一代”了。。。不知道西祠是否有人用这个做ID?

2.
最近开拍《射雕英雄传》,炒得厉害,昨天看到新闻:金大侠把《射雕英雄传》的京剧版权用1元的象征性价格给了武汉京剧团,不由得回忆起当年疯狂的渴望看电视剧和小说《射雕》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在读初中,不过好像没有播放多久,学校居然在张贴的黄色反动歌曲的list里面就有其主题歌,当然少不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了,那个时候到现在,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很多。

我们这一代是听着pop music读过中学和大学生活的,几乎没有人没有听过崔健的歌。那一首“一无所有”才出来的时候非常另类,不过年初崔健演唱会里那些喜爱尖叫的孩子们已经非常熟练地和他们的叔叔一起喊起了“花房姑娘”。罗大佑上海演唱会据说黄牛党狠狠地发了一大票,各个年龄段的歌迷蜂拥而至,不知道这次成都演唱会怎么样。

我以前是喜欢收藏卡带,后来改为收藏CD,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发现银子却越来越不够用的,所以现在改为上网去down MP3了,然后自己烧出来慢慢听,反正现在用computer的时间远远多于听音响的时间,音质上面损失一点就不求完美了。久了以后却发现现在大家最喜欢的居然老歌要占到一多半。无论老歌手还是新歌星,新出炉的好歌实在太少。

看崔健的专访,媒体老是问一些“你对爱情的看法”、“你觉得自己成功了吗?”之类问题,崔健也总是不停地诉苦,自己也感觉老唱老歌都想吐了,作为歌手,他有义务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象忍耐感冒一样忍耐着厌倦唱下去,谁让台下长千上万的人都爱他呢?无独有偶,罗大佑在马来西亚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做音乐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听,音乐的目的也正是这样。”这句话本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过在pop music 这个特定的环境里这么说简直让人心寒。

年轻的时候听摇滚,说是自己有理想,有激情,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到了今天就习惯地挂一个微笑在脸上,说就那么回事,谁都要恋爱结婚找工作赚钱过日子,有空听听崔健、罗大佑们的老歌,算是给青春烧一摞纸钱。

崔健的新歌我算是听不明白了,《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从头再来》、《花房姑娘》多美啊,老崔的歌自从《最后一枪》以后好像就没有什么可听的了,据说是为了政治原因《最后一枪》的歌词只保留了最后一句,我倒一直很想听听没有发表的内容。六四以后侯德健也人间蒸发了似的,记忆中那首《龙的传人》经典之极。罗大佑的新作不少,好听的也还挺多,不过好像NOKIA的手机一样,5110算一个划时代的突破,8110算一个突破,其他的款式,无非是稍加变化而已,缺乏激动人心的质变。

我们原先老是说港台歌曲商业味道很浓,为了抬高自己老是需要贬低对手,为什么我们是有理想而别人就是混吃等死?张国荣急流勇退,好听的都留下了,达明一派在《神经》以后分手,以后再没有达明一派,要听只有听黄耀明了,达明一派的几张大碟里面几乎都是经典,你凭什么说人家没有理想和激情?

那些年摇滚乐流行的时候我在北京和沈阳都去看过演唱会,看崔健、唐朝们在体育馆里喊,在雪地里跪,不过老实说我从来都不相信他们爱过摇滚乐。崔健火了,大众派来记者,拍摄老崔的军装和红布,然后又做成卡拉OK,配上搔首弄姿的MM,大概老崔给搞得不胜其烦,想再弄点新鲜的也没有了结果。

我们的大众是受港台影响而成的,虽然我们一直批评人家的商业气息,我们的大众喜爱的是被媒体推为流行的东东,喜爱“主流”,虽然谁说起来都认同“另类”,但是另类的就不流行,比如摇滚乐。随便翻开一张报纸或刊物,我们的大众梦想的是:农民进城变成民工,民工做生意变成商人,商人提高等级作知本家,资深知本家就成为思想家;他们的孩子从学生开始,学生要做留学生,留学生努力成为海龟,海龟变成CEO或者CXO之类的,CXO变成封面人物,成为媒体推介的成功的符号。

流行音乐是大众的文化,包含了比如摇滚乐等很多分支,每一个分支不过是属于一类人群的生活方式,而不可能是全部大众的生活方式。

做音乐需要钱,做音乐也需要传播,打开电视,凤凰卫视、华娱电视等等到处都看到歌手们在参加各个综艺节目,到快乐大本营做做游戏,去明星三人行和窦文涛聊一下姐妹(小弟)未红时,在“我猜、我猜、我猜猜”里面显示一下自己的弱智,为的就是要迎合大众。大众也的确残酷,喜欢某人某支歌,就要求歌手按照这个思路无限继续,(当然不能一成不变),等你的激情和灵感都换成唱片,再被网站做成MP3免费down走,流行一变就一脚把你踢开,说你老了。(除非你再象毛X一样弄一个被刺新闻出来)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
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
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像在演戏
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我不需要“做音乐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听,音乐的目的也正是这样。”这样的罗大佑,我要的是那个唱“鹿港小镇”和“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的罗大佑,“恋曲八零”和“恋曲九零”比“恋曲二零零零”好听多了。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