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罗大佑和他的歌(代帖)    


【小符】 于 99-5-22 14:23:58 加贴在 闪亮的日子

        以下是北溟朋友发给我的信和文章,代贴于此。
        ----------------------------------------------------------------
    论坛上不去,只好发个MAIL,以前只找到《光阴的故事》站点,现在发现还有
很多“罗点”附一份文章作为见面礼(以在《光》中贴过),随意使用。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罗大佑和他的歌

    黑衣、黑裤、黑色的墨镜,当罗大佑在台北掀起“黑色旋风”时,也许没有人
会预见到他对中国歌坛,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当罗大佑操着他心爱的吉他,孤
独地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默默地承受着东西文化的碰撞,感受着古老文明的沉落
与复兴,然后用他那痛苦而又悲壮的声音,唱出他的心灵,唱出“黄皮肤”的来影
去踪和历史的命运时。我们还无法确定他在历史上应享有的地位,但可以肯定,被
喻为“歌坛教父”、“常青树”的他,不仅仅是为流行乐坛拓宽了一种思路,更为
中国的流行音乐注入了一种生命,他的影响一直持续了20年,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没有鲍勃·迪伦,美国的摇滚乐就没有灵魂,没有罗大佑,中国的乐坛将会怎样?

                         幻灭:文化的碰撞和沉落

六十年代的台湾,正如八十年代的大陆,经济开始逐步腾飞,西方文明潮水般涌
进,传统的、沉疴于中国人心中的东方文化开始变异、沉落直至消逝,就连“春风
难绿”的古老的小镇也“挖走了红砖砌上了水泥墙”(《鹿港小镇》)。古老的东
方文明已临近了幻灭的边缘,霓虹灯湮没的妈祖庙、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永远
烧不净的垃圾和塞车永远塞不停的街道、价格每一天高味道反而不好的苹果、带着
面具终日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类……“异化”终于登陆这块古老的土地,失去了温
馨、善良而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的罗大佑(他是学医的)以一颗敏锐的心感受到这
一切,自小浸渍于东方文化的他终于无法忍受这沉重的压抑和苦痛,以撕天裂地的
电吉他弹出了摇滚经典《鹿港小镇》。有人说,《鹿港小镇》写得是青年人理想的
幻灭,但不仅如此,在“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的词句
里,我们听出的更是对古老文明失落的一种感慨,整首歌充满了东西文化的抗争和
排斥,以及失去了自有文明的东方人类的彷徨和无奈,在“台北不是我的家”的歌
声中,我们该去寻找一个怎样的家园呢?罗大佑没有回答,也许麻木的人们对此尚
没有感受。于是,在《亚洗亚的孤儿》的唢呐声中我们看到了“在风中哭泣”的中
国人的任人欺凌的过去,在《现象七十二变》中看到了蜕变的现在,在《未来的主
人翁》中看到了危机的未来,还有《之乎者也》中清贫的教育、麻木的青年、《盲
声》中冷漠的人群。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人们,从这些歌中找到了共鸣,“台北不是
我的家”弥遍了大街小巷。罗大佑以其歌曲中的抗议、抨击和讽刺而被认为是“叛
逆青年”,并被带上了“青年时代的先知兼代言人”的帽子。但这并不是罗大佑的
初衷,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下面,在轻快的音乐节奏中,在深深的失落和困惑中,你
可以看到他对五千年文明的诚挚之爱和对中国人未来命运的忧虑。

听一听罗大佑的前三张专辑吧(《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家》),在
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许心灵会重新获得一丝感动。


                       探寻:文明的融合与出路

在巨大的压力下,罗大佑由台湾出走纽约,怀着恋恋的心情(听一听《明天会更
好》就会明白)离开了充满着文明冲突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家,来到了艺术家群
集的国际都市,他开始“看到东方移民在异乡里共通的悲哀与相似的命运,每一张
黄色脸孔下血脉相连的搏动频率,其实正扣连着整个种族在大时代中的归属渴求,
无论你来自亚洲的任何地方。”(《罗大佑自选集》文案)

走出家园了解了世界的罗大佑,也许已经意识到了,抵触和抗争都无法停止西方文
化对东方古老文化的侵袭,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两种文明的融合,进而让古老的东方
文明获得新生。为此,在他的音乐中进一步对东方民族的处境进行了探索。在《海
上花》、《衣锦还乡》、《追梦》等歌曲或专辑中,我们听到了清新的东方曲调的
音乐中流露出的一种对未来、命运和人生的探索。西方乐器与东方曲调的结合,却
表达着一种中国人“思乡的宿命情结”,似乎传达了罗大佑试图利用东方文化结实
的功力对西方文明同化,通过黄种人整体的命运进程的关怀,以为东方民族甚至人
类自身找到一条最终的出路。在轰动一时的《爱人同志》专辑中,在暴烈的曲风、
慑人的气势和令人血脉沸腾的演唱,不仅为充斥着青春偶像的歌坛带来了智慧和理
智,也使国人开始重新感受自己的命运,《黄色脸孔》中歌咏的“一样的手,一样
的血、一样在艳阳普照下点点生存”的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和《恋曲1990》中的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向上的生存态度,以及演唱中人声作为乐器使用的
“天人合一”的中华古老文明思想体现整体交融,都使人感到人类生存的一种模
式。这种模式在其探索民族命运和两岸三地之间生存和关连的专辑《皇后大道
东》、《原乡》、《首都》表现的更加清楚,那就是“同历史、共命运”。


                        预言:天人合一的回归

  当音响中飘出罗大佑的最新专辑《恋曲2000》时,诡异的、宛如佛家法事的开头
曲,立刻使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爱人同志》中,罗大佑恰如现实中斗争的
战士,而到了《恋曲2000》,则如一洞悉一切的隐士,在高高的天际向躁动的红
尘,传递着某种箴言。“昨夜多愁善感明晨虚无飘渺”《上海之夜》、“等遍了千
年终于见到你到达,等到了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倘若能摸抚你双手面颊,此生终
也不算虚假”的《恋曲2000》,生命无常、命运多桀《天雨》、《蓝》,青春不再
的《就这么样吧》……整个空间开始弥遍浓浓的无法化解的沉重和没有边际的压
抑,石破天惊的MIDI,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和行云流水的合唱,再配上罗大佑沧桑、
粗砺的嗓音,悲壮、苍凉、无奈充斥着一切,历史和民族都无法逃遁的一种命运,
似乎在这里得到了预言。而充斥通篇的“前世”、“天荒地老”、“报应”、“无
常”、“隐没”等神秘的辞藻,更表达出一种“回首过往繁华落尽、放眼未来前程
茫茫”(《罗大佑自选集》文案)的情绪,使人无法清楚这种命运究竟是毁灭还是
回归。也许我更愿意是后一种,毕竟东方文明的根基是“天人合一”,人类现代工
业文明的失落或毁灭,是否正预示着传统文明的回归。也许在这张两岸三地艺术家
共同制作出来,糅合了古典、现代和未来的风格的专辑中,正是表示一种人类大同
理想的回归和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吧。


    终究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罗大佑孤独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跋涉
了二十年,却使我们感到不再孤独,他的歌就是他的灵魂、他的生命,就是平淡的
日子中涌动着的火一样的激情。没有罗大佑,歌坛会变得寂寞,人生会失去一束光
彩。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GiveMe!NEt,参与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