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名人评点罗大佑       返回目录


转自《青年报网站

  我们有一样的「童年」 苏童(作家):

  我觉得罗大佑做的音乐很健康,是东方式的,很有文学性,很有内在的精神力量。 我和罗大佑可以说是同代人,但我最早听到他的音乐时,也已经二十五、六岁了,刚从学校踏上社会。我听到他的第一首歌是《童年》,我至今还能唱几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么长的句式,非常富有文学感染力。音乐中蕴含的那份单纯、简单、快乐的情韵,给人以身心愉悦的感觉。到目前为止,我也写了不少关于童年的作品,我所触及的童年更带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就文本的内涵而言,我是在写那个时代;但就人的本性而言,我的「童年」与罗大佑的「童年」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无忧无虑,那么简单快乐。 和国内的另一位音乐人崔健相比较,罗大佑的作品更具有民族性。崔健的成长背景和罗大佑不同,崔健的歌词、音乐也都很好,在精神内涵上我感觉他更接近西方的摇滚,他做的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摇滚。罗大佑的作词、作曲中也借鉴了不少西方的音乐,也有叛逆性,但他作品中的民族性更强,一听就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罗大佑给我的另一个感觉是他的每一首歌都比较好,没有差的东西。从《童年》到《恋曲1990》,从《鹿港小镇》到《东方之珠》,都相当优秀,给人以很大的震撼力。(宋元)

  我们青春时代的符号 窦文涛(香港凤凰卫视着名节目主持人):

  就像我们的父母喜欢苏联流行歌曲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符号。而罗大佑是我们这一代---30多岁的人---青春时代的一个符号。 第一次听罗大佑的歌,是在武汉大学。1985到1989年吧,在一次学生晚会上,听到一首歌,觉得真好,一问是罗大佑的。那时候校园里唱的是《恋曲1990》、《亚细亚的孤儿》。 罗大佑的歌带有非常感性的理性,有一种沉重的东西,悲凉的感觉,忧患意识在里面。而年轻人正处于忧郁的年龄,青春、忧患和悲凉,成了我们这一代最喜欢的东西。于是,罗大佑的歌就像一个知心朋友,与我们的心灵发生了强烈共鸣。

  罗大佑也是我听中文流行音乐的一个句号。我现在到了卡拉OK厅,大多数歌不会唱,想起来的也只有罗大佑。实际上在《恋曲1990》之后,我对于中文流行音乐不再有什么印象。(谢海涛)

  他的歌是我一生的回忆 孟京辉(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

  可以说罗大佑的歌是影响我、影响我们、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歌,这位流行乐坛里的「教父」,让我们明白年轻时代的歌该怎么唱。 最早听罗大佑的歌是在我的大学年代,那时候同学们中间相互传递着的是罗大佑早期的专辑,如《乡愁四韵》、《弹唱词》、《现象七十二变》、《野百合也会有春天》等等,那里面的歌词是会让人沉沉醉去,或者黯然泪下的。而在后期中比较喜欢的是他所改编的那张王洛宾先生的民谣专辑《情歌纪念日》,包括《青春舞曲》、《在那银色的沙滩上》等都让听者回味无穷。

  听说罗大佑终于要到内地开演唱会了,如果在北京,票再贵,我也一定会买票去看一场的,绝对。(杨柳)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