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賞析</P><P> 1.伴侶</P><P> 詞曲:羅大佑</P><P> 首先是不知被誰放在一起
然後要尋找一個失去的自己
寶貝人和人像拼圖遊戲
其次是誰要先來將就到底
情況還搞不懂這接觸的規矩
人的相處有相互的學習</P><P> 你看那序幕戰火的開場
突變了世紀 飛沫裡存亡
嶄新的世界 陌生的旅航
迷失的春天 告別要堅強
難得和命運彼此捉個迷藏
解構的生靈 交織的羅網</P><P> 多少的付出的解脫
留下的才能夠承諾
伴侶有一顆不能怨尤誤解的心
付出了拿回來什麼
到頭來算對或是給錯
伴侶是隔離的蹤跡自我的追尋</P><P> 再一次日出太陽升起
再一次重逢問候之餘
每一個握手將不再猶豫
每一個生命將被珍惜
如今的歲月將被記取
守望堅持與患難的伴侶
守望堅持與患難的伴侶
守望不知名患難的伴侶</P><P>
一覺醒來,你忽然發現世界變了:空氣之中瀰漫起恐慌,人們戴上口罩,眼神開始猜疑。又一轉眼,消息傳來你的親人或鄰居發了燒,你的社區、你的家庭、你的生活即將遭到隔離……</P><P> 〈伴侶〉,羅大佑在二○○三年的SARS(非典型肺炎)期間所寫的歌。作為專輯的開頭,這首歌的伴奏只有最簡單的鋼琴,歌詞只唱一遍,唱法上除了第一句唱完時停頓了一拍,沒有任何花巧。而我聽後的感想是──這首歌這樣,剛剛好。它所為的,不外是表達一個人的關懷,簡單的編曲既已足以達意,再加上任何一點東西,恐怕都是多餘。</P><P> 睽違十年的大師給我們的第一首開場,就是這樣一首返樸歸真的最簡單的歌曲。是的,返樸歸真──在當下競趨華麗與藻飾的風潮中,這是多可貴的反動;而也是歌曲裡的真意夠深、夠誠摯,歌手才敢以最簡單的方式在我們面前把它攤開。試問當今諸多樂團、歌手與製作人,在追逐市場、追求聲色或追尋自我之外,你們有幾人敢去創作這樣的一首歌曲呢?甚至,有沒有這樣想過?</P><P> 以意思為尚的我,是喜歡這樣的表現的。第一次聽到〈伴侶〉,是在今年四月底台北國父紀念館的羅大佑演唱會,當時除鋼琴獨奏獨唱一次,還和〈明天會更好〉混了一番,兩首調性截然不同的歌,混得很突兀,聽起來很不舒服──不知大佑混入〈明天會更好〉合唱,是不是為了與演藝工會作的那首團結歌曲〈手牽手〉大合唱較勁?這恐怕是我所不能瞭解的事,不過,〈伴侶〉實在不須更多,便遠遠勝過群星大合唱的〈手牽手〉了。</P><P> 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歌詞。</P><P> 首先是不知被誰放在一起 (停一拍)
然後要尋找一個失去的自己
寶貝人和人像拼圖遊戲</P><P> 人的處境──忽然之間,你似乎到了另一個時空,周圍的景物與人事都是陌生的。這時,你會不會開始恐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該做什麼?</P><P> 我們是誰、我們該做什麼,有絕大部份取決與我們和他人的互動,我們也每天在生活中不斷地再三確認自己的身份,從而安心、安身、立命。然而,一旦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改變了,社會在一夕之間被疫病籠罩起來,那麼,你會不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呢?</P><P> 打個再具體一點的比方:你本來過得好好的,突然,你被捲進了傳出非典疫情的和平醫院,整間醫院被隔離了,你和你身邊的人「不知被誰放在一起」,一時間你六神無主,原有的生活、生命也像是被抽離了。這第一句歌詞後面停頓的一拍,可能是在表達這種錯愕的情境──突然置身陌生環境的錯愕,然後左看看、右看看。</P><P> 但你總不能一直錯愕,你總得把狀況搞清楚,「尋找一個失去的自己」。而不只是你,其他人也有一樣的惶恐和困惑,所以你們要接觸,要對話,也要聽取相關單位、政府領導的指示,確認自己當下的身份與要務,從而連結之前失去了的自己,把你的神志慢慢地找回來……</P><P> 「寶貝,人和人像拼圖遊戲」,「寶貝」表達了對恐慌中人的疼惜與呵護,「人和人像拼圖遊戲」,在人際關係上,我們都在拼人家的圖,人家也在拼我們的圖;有時候我們是被安排的拼塊,有時候我們是拼圖的手,而在大變之下,這個社會,原來的一塊塊拼圖散亂開來了。不論在隔離區中還是隔離區外,不論有事還是沒事,我們都得開始調整生活步調和對人的態度了。</P><P> 我這樣解,各位覺得可以嗎?其實我也是邊寫邊想,但願都能說得通是幸。且讓我們先看下去。</P><P> 其次是誰要先來將就到底
情況還搞不懂這接觸的規矩
人的相處有相互的學習</P><P> 大概知道了自己目前的處境,然後第二個問題就來了──誰要配合誰,大家要怎麼共度難關。「誰要先來將就到底」,這是一個人際的,牽扯到姿態、倫理和利益的現實問題,在新的情況下我們「還搞不懂這接觸的規矩」,所以「人的相處有相互的學習」。</P><P> 詩人的高明之處,在能洞察人情世故的發展流程,而貼切地表述在作品之中。羅大佑在此寫得自然而獨具慧眼,第一段前三句,他一刀把你放入一個突變的情境,然後在這後三句開始調適,而事實正是這麼發展的,這就叫貼切。「誰要先來將就到底」有兩個解法:把它看成「到底誰要先來將就」的倒裝,或者說一旦將就下去、採取措施了,就不要再多怨言,就要送佛送到西、助人助到底;而當第一個人率先做了,便不難期望大家的跟進。我當然傾向後一種,因為後一種解法比較能讓我說下去。</P><P> 誰要先做表率?在那個情境下,大概每個人都要如此問一下自己,都要想想如何因應。可是到底該怎樣?該怎麼做、做什麼?接觸的規矩如何,還不明朗。</P><P> 「情況還搞不懂這接觸的規矩」是個有問題的句子。如果說「情況」是主詞,一個沒有主觀意志的「情況」怎麼會搞得懂、搞不懂什麼?如果把它看成是省文,全文該是像我方才說的那樣「(我們)在新的『情況』下『還搞不懂這接觸的規矩』」,又嫌迂曲無味。或許可以說,這是羅大佑一種「把客體主體化」的修辭法,像文案「我們共同虧欠於她的歸屬」裡的「她」,后土美麗島台灣,此處的「情況」,指的是廣泛的、在這情況下的所有人、事、物。這樣解就比較有詩意,也不失直觀了。──我認為直觀在創作與解讀中都是很重
要的,在聆聽流行歌曲上尤當如此。先前我聽這一句,沒有細究也感覺得到它大概的意思是什麼,現在我要把它講清楚,就得不偏離原來的感覺才是。只不知大家能不能接受我的解法──你也可以說羅大佑這句寫得不好、不通,是亂寫,不過我的感覺是這句不錯,既然感覺不錯就應該能說得通吧,至少大部份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P><P> 言歸正傳。「人的相處有相互的學習」是對前兩句的說明,一句溫柔敦厚的很能安慰人的解語,且也正是我們社會當時的氣氛──大家都要學習新的衛生知識,學習新的相處方式。詩人的詩心在此。以上是第一段。</P><P> 你看那序幕戰火的開場
突變了世紀 飛沫裡存亡
嶄新的世界 陌生的旅航</P><P> 作文不外乎四個基本:起、承、轉、合,詩詞亦然。我們讀幾首絕句律詩,多揣摩一下章法,再和流行歌詞印證,就可以大概知道寫詩是怎麼起承轉合的了。這並不難,只要你多背幾首,時常放在心裡想一想,如果能自己創作,於練習中多加體會更好。我就從中獲益甚多。</P><P> 〈伴侶〉的歌詞也分四段,第三段是副歌,就像絕句第三句不押韻,要變一下。而不管是詩歌、散文甚至電影,從小處破題起筆者,於第二段承題多要轉到大處來講,在對比、映襯之中,讀者就能清楚作者想表達的概念了。</P><P> 第一段歌詞是從小處寫,對象是個人、小我的遭遇,現在第二段就轉到大處,寫整個世界,帶我們到高處看看我們的處境了。</P><P> 「你看那序幕戰火的開場」,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旋即出兵阿富汗,○三年又攻打伊拉克,在過去百年中被世人寄予無數想像的二十一世紀,竟是這般開場。「突變了世紀 飛沫裡存亡」,講變種而生的SARS病毒,也是講戰火突變了世紀;「飛沫」可解作SARS病毒會經由口水傳染,也可解作政壇上飛來飛去激烈得飛個沒完的口水戰,大凡詩歌而「由小見大」者,都要用些隱喻、象徵或雙關,這裡的雙關用得很漂亮。</P><P> 「嶄新的世界 陌生的旅航」,前兩句帶我們看大環境,這句回頭對我們而言了,是個小收束,為下半段伏筆。「嶄新的世界」就意思上說是「嶄新的局面」,那為何不這麼寫?因為就格局(要大)與觀點(以「我們」為立場)來考量,還是「世界」適合。這裡我還要特別講一下「嶄新」兩字:嶄,山斬,是個突出而稜角分明的意象,而「新」字也有象斧頭的「斤」,單看這兩字,你就有金石的聯想,再究其意思,它恰恰適合描述這般的局面。這是漢字的奧妙,我們如能常常留意這些小處,則對閱讀和創作皆有大用。大佑在此用這兩字,我想他也是很自然地想到就用了,因為這兩字本來很普通,換作別人也會這樣寫,不必特別讚賞,所以該說的是,漢字的精髓,於我們的語言中幾無處不在,只是大家習焉不察而已。現在我試著把它點出來,希望大家以後能常常注意。</P><P> 「陌生的旅航」──我們何去何從?請看「旅航」,這裡用的是行舟,而不是行路的意象。問我們該怎麼過下去,可以問怎麼走、怎麼游、怎麼飛,陸海空都可以用,這是極普通的譬喻法,又以「怎麼走」最常見。而這裡為什麼選了海路,不選陸路或空路呢?除了押韻的考量之外,我們可以想想:在波濤無定的海洋中航行,而船上人們同舟一命、一起迷茫的意象,實在最詩意也最貼近我們的處境,而且台灣這個島本來就可比作一艘大船。好的詩詞、羅大佑的歌曲常能讓你看一句如見一個畫面,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意象。中國文字形音義俱備,雖然單音節的漢語在歌曲中不易施展,但我們有意象密度最高的漢字。我認為所有從事華語歌曲創作的有心人,都該要能充分發展這一項長處。</P><P> 迷失的春天 告別要堅強
難得和命運彼此捉個迷藏
解構的生靈 交織的羅網</P><P> 「迷失的春天」,非典疫情是在○三年春季爆發的,此外,春天也可引申作開始、開端。一九六二年,美國的Rachel Carson女士出版了一本書《沉默的春天》("Silent Spring"),描述農藥對生態的危害將使春天不再鳥語花香,這本書是環保先聲,影響深遠,我也讀過中譯本;一九八三年,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歌詞有一句「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近沉默的春天」,我想可能就是從這本書來的。現在,春天又來了,而世局如此,對照今昔,能不有感乎。然則,「告別要堅強」,我們終究得和病故者告別,也得告別過去,面對將來。</P><P> 「難得和命運彼此捉個迷藏」,論意思應該是說,你要重新尋找自己和他人的定位與目標,而別人也同樣在心裡重新安排你的位置,簡言之就是國家社會的重整。這之中免不了混亂,但的確是很難得的。再看意象,捉迷藏,閃爍、飄忽,人群與命運,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的交錯,夠迷茫了吧?</P><P> 給你迷茫之後,還要給你清晰,看看到底是怎麼個迷茫法:「解構的生靈 交織的羅網」。解構(deconstruct)是西方後現代思潮的流行術語,給引介來台之後,也常出現在報章雜誌的社論中,例如用「威權解構」表述解嚴那年代的社會氛圍,用「解構歷史」「解構國家」表述挑戰、推翻人們既有認知架構的行為。然則,我還有一個不必那麼多學問就可以懂的解釋法,就是從字義來看。構,如果我想得沒錯,就是用一條條木頭搭成的物事,源自上古的生火方法,現在野外求生也還教你搭「篝火」,這字就是這個概念。引申開來,就有架構、結構(木條間要固定)……我們說「認知結構」就是把人的認知比喻成一個個部件組合起來的東西,現在你把它全部拆散,就是解構。</P><P> 我們現在是處在一個解構的年代:全球化、本土化,既有的秩序到處受到挑戰,歷史、國家、民族、傳統、意義與價值在流行的思潮下都被視為「想像的產物」而不再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我們變得沒什麼可以相信的,也傾向於鄙薄那些仍然堅信著什麼的人。我本身是學歷史的,於此特別有感慨;這裡我想引一段張大春這兩天在《中國時報》發表的文章〈平生師友,亂世之學〉:</P><P> 當訴諸公共檢驗、客觀討論而獲致理解的對象居然轉化為訴諸個人想像而得恣意成立的時候,言人人殊,因是因彼,知識語言的風紀就蕩然不必存在了。</P><P> 於是「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此句並見於張文,典出《淮南子.覽冥訓》),我們更加迷失。然而,再看「交織的羅網」──可以說這是講眾生因緣千絲萬縷的交錯,更可以說是指在這十幾年間改變了我們生活的網際網路。如果說上半段「陌生的旅航」是個小收束,這句「交織的羅網」就是大鋪張,把我們的處境形象化地在你眼前展開了。看,又是一個大小互見的對比、映襯,羅大佑對這種技法的運用已經純熟。我必須一再強調對比的重要,它在我們語言中有那麼悠長的傳統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伴侶〉這首歌有這麼多詩意的句子,東一個西一個的意象,對讀者來說,如果不用對比把它連貫起來,詞意恐怕就要變得支離破碎而難解;對作者來說,如果不以對比來引導思路,恐怕也很難把歌詞寫好。人的思維本來就是靠比較建立起來的,詩詞和音樂尤其要講究對比,所以對大家來說,這都是一輩子的學問,我們創作者尤然。</P><P> 另外我還想講一下「絲線」這個意象。漢人是農業民族,紡織發達,所以我們的語言中也充滿糸部的字詞和比喻。請看思維的「維」,脈絡的「絡」,交織的「織」,羅網的「網」,繾綣纏綿,都是糸部,都是絲線的譬喻。這很詩意,很美,尤其在有關情感、命運、時間的方面。我這幾年寫作都很留心這些會意、形聲字,必要時還查辭書弄清這字的由來和本義。這「小學」本來是古人為學的基本功,古文、詩詞都極講究這些,而我認為懂了這種認字的方法也就不難閱讀古文,白話文乃至平常說話的水準更易提升,所以我主張中小學生要多讀文言文、多背詩詞。如果教得沒趣、學得無聊、考得枯燥,那是方法不對。離題了。再來看第三段。</P><P> 多少的付出的解脫
留下的才能夠承諾
伴侶有一顆不能怨尤誤解的心</P><P> 第三段副歌,我不明白副歌為什麼要叫「副歌」,明明就是整首歌最主要的段落,抒情、轉折都在於是,就像龍睛一樣重要。不過這名詞問題不大,且先擱著。</P><P> 前兩段帶我們看了個人與人群的處境,現在要轉到人的心境了。請看,前兩段寫得很具體,有很多畫面,而這一段是抽象的,它不給你畫面,而讓你自己去想像一個情境。這樣「虛寫」的筆法,涵蓋的層面往往能比具體的描述更廣,而由於先前已有「實寫」襯底,所以它也不會跑得太遠,不會讓人不知所云。</P><P> 還是來看歌詞。第一句就是個有問題的句子:「多少的付出的解脫」,何解?我覺得,這是講醫護人員只問付出、不問成敗的精神:你對一件事、一個人盡力了,你盡到你的責任了,這就是一種解脫。其實不只醫護人員,大家都是這樣:已經付出了的,又還能計較什麼呢?再和第二句連著看──「留下的才能夠承諾」,我們付出,而從病痛、苦難中解脫的,有些是康復,有些是死亡;不論結果是好是壞,留下來的,才能夠繼續互相勉勵、向前走,而我們也必須如此──所以「伴侶有一顆不能怨尤誤解的心」,社會要向前走,我們對一切就必須抱有同理心和體諒,不能沉溺在猜忌、怨尤和誤解之中。</P><P> 然則這樣解對嗎?第一句「多少的付出的解脫」,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它不太通順,它很怪,不合一般的習慣,我也從來沒看過這種用法。神奇的是,儘管我覺得它文理不通,但我第一次看到這段詞就大概明白了它的意思。為什麼能這樣,除了說因為有後文可以對照,或許可以說這就是羅大佑能超越規則和慣例,直接神來一筆地寫下「既出格又達意」的句子的本領。不過,這種寫法我們可以欣賞,但我建議大家不要學,因為這學不來,這是天賦加上長期在語言文字中的浸潤、涵泳才能養成的。而且,這樣寫也不一定大家都能懂,所以我才想在此試圖一句句解說。且慢理論,還是先講歌詞吧。</P><P> 付出了拿回來什麼
到頭來算對或是給錯
伴侶是隔離的蹤跡自我的追尋</P><P> 又是漂亮的兩句──「付出了拿回來什麼/到頭來算對或是給錯」,直截了當地講到了「計較」這個問題。當我們要付出,尤其在危難、必須有所選擇的關頭時,我們總免不了評估一下「這樣做值不值」,也就是這兩句歌詞。這是人性的考驗,更有許多怨尤、誤解可能因此而生,但是這帳算得清嗎?算不清的。也因為算不清,所以這問題永遠存在,而且永遠深刻。</P><P> 「伴侶是隔離的蹤跡自我的追尋」。這句又有問題。「隔離的蹤跡」何解?SARS期間,隔離是普遍的措施,隔離病人,也隔離了關係。在這之下,就有了許多「患難見真情」的故事:某人被宣告疑似感染而居家隔離,然後所有鄰居一瞬間都變得對他避之唯恐不及,甚至開始排他全家;也有些真正的朋友或好人,在人家最沮喪、最需要時給了最適當的鼓勵和幫助。但說這些都不如說,每一個人,在那個時候,多多少少都會面臨「如果我的誰怎麼樣了,我要怎麼辦?」的問題。這段日子在人心中留下的刻痕,大概就是「隔離的蹤跡」吧:不只是外在的隔離,我們在內心也把許多事原本渾然一片的事物隔離開了來看。在考驗之下,我們會更容易、也更深地審視一切,從而重新確認自我──雖然也有許多人在問題面前怯懦、畏縮了。這就是「自我的追尋」。</P><P> 好,那麼「伴侶是」隔離的蹤跡、自我的追尋,又何解呢?用表面意義來解顯然不通,所以大概要解作「伴侶之道」:對人與人間相處之道的體認,是要從隔離的蹤跡、自我的追尋來的,差不多是這樣。這一句的意思,我認為是在強調審視、強調「自我的追尋」,透過這些來完善仁道。這又是一個人我之間的對比──「伴侶」和「自我的追尋」。所以雖然這句子看起來有些彆扭,但給人的感覺卻很強烈,尤其唱到「追尋」時嗓音的上揚,能把人引向高遠的思考。這是「轉」的結束,接下來就要「合」了。</P><P> 再一次日出太陽升起
再一次重逢問候之餘
每一個握手將不再猶豫
每一個生命將被珍惜
如今的歲月將被記取
守望堅持與患難的伴侶
守望堅持與患難的伴侶
守望不知名患難的伴侶</P><P> 最後一段終於比較簡單了。前三句又是三個畫面,訴諸對劫波過後恢復光明與正常生活的希望,四、五句再用虛筆強調患難與記憶的價值──讓人更珍惜生命,然後總結,以一個溫柔、堅毅的形象:「守望、堅持與患難的伴侶」,重複兩次,最後一次變化一下:「守望不知名患難的伴侶」,即使互不知名,也不影響守望與同度患難的精神。我個人覺得「不知名」變得不是很好,飄了一點,不過也還好。</P><P> 簡單、明朗而雋永的結尾。整首歌虛實互見,在結構、內容與精神上都充滿對比,畢竟患難與和平,本來就充滿著差別,〈伴侶〉充份掌握到了這一點,而予以發揮,因此它在給我們心情的感動之外,還能給我們智性的啟發,可謂大格局、大手筆而舉重若輕。雖然它有幾處較難解的字句,但整體的思路很清楚,又有一個普遍而高超的關懷作核心,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首一流的,能夠雅俗共賞的好歌。</P><P> 在非典期間,歌壇的作品不少,最有名的是大合唱〈手牽手〉,最近辭世的作曲家梁弘志也留下了一首〈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此外中國大陸以〈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著名的雪村也唱了一首〈預防非典聽我說〉,我把歌詞轉貼如下,大家不妨比較比較。</P><P> 手牽手 詞曲:陶吉吉、王力宏</P><P> 這世界乍看之下有點灰(蔡琴)
你微笑的臉有些疲憊(王力宏)
抬起頭天空就要亮起來(許茹芸)
不要放棄你的希望和期待(孫燕姿)</P><P> 沙漠中的一滴淚 化成綠洲的湖水(周華健、林慧萍)
真心若能被看見 夢會實現(伍思凱)</P><P> 手牽手我的朋友(庾澄慶)
愛永遠在你左右(庾澄慶、李心潔)
不要再恐懼 絕不要放棄 這一切將會渡過(張信哲、順子)
因為你和我 才有明天的彩虹(陶晶瑩/第一句、吳宗憲/第二句)</P><P> 手牽手我的朋友(ENERGY)
愛永遠在你左右(BAD)</P><P> 這一刻不要躲在害怕後面(張宇)
這個世界需要多一點信念(蕭亞軒)
那塵埃不會真的將你打敗(蔡依林)
你將會意外生命的光采(江蕙)
風雨過去那一天 悲傷就要停下來(蘇芮、游鴻明)
感覺你身邊的愛 它存在(動力火車)</P><P> 手牽手我的朋友(張清芳、范逸臣)
愛永遠在你左右(張清芳、范逸臣)
不要再恐懼 絕不要放棄 這一切將會渡過(周杰倫、張惠妹)
因為你和我 才有明天的彩虹(張惠妹)</P><P> 我的手握著溫暖的火種(王力宏)
散發一點光和熱就看到笑容(陶吉吉)</P><P> 手牽手我的朋友(徐若瑄、周渝民、朱孝天)
愛永遠在你左右(信樂團)
不要再恐懼 絕不要放棄(TEN-SION)
這一切將會渡過(老爹)
因為你和我 才有明天的彩虹(庾澄慶、彭佳慧)</P><P> 手牽手我的朋友(合唱)
愛永遠在你左右
不要再恐懼 絕不要放棄 這一切將會渡過
因為你和我 才有明天的彩虹</P><P> 手牽手我的朋友(MACHI)(李玟和音)
愛永遠在你左右(SHE)(李玟和音)
手牽手一起渡過(5566)
愛永遠在你左右(朱孝天、周渝民)
手牽手我的朋友(合唱)
愛永遠在你左右</P><P> 不要再恐懼 絕不要放棄 這一切將會渡過
牽著我的手 看見明天的彩虹</P><P> 手牽手我的朋友 愛永遠在你左右(合唱)
手牽手一起渡過 愛永遠在你左右
手牽手我的朋友(陶吉吉、王力宏)</P><P>
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 詞曲:梁弘志</P><P> 隔著一扇窗看出去 天有多寬
隔著一道門的我們 距離有多遠
關不住的是思念 我心在你那邊
關不住的是關懷 我愛無可取代</P><P> 縱然有苦有淚要堅定 黑夜就會過去
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 希望也更靠近
不要輕易被挫折擊倒 我是你的依靠
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 希望也更靠近</P><P> 期望擁有愛的明天 一天好一點
人和人猜疑的世界 謊言少一點
創痛讓你更勇敢 是成長的磨練
我們同船同命運 在風浪中擱淺</P><P> 縱然有苦有淚要堅定 黑夜就會過去
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 希望也更靠近
不要輕易被挫折擊倒 我是你的依靠
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 希望也更靠近
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 希望也更靠近</P><P>
預防非典聽我說 詞:六歌 曲:畢銘鑫 演唱:雪村</P><P> 親愛的農民朋友 大家聽我說
你們的健康很金貴 政府都惦著
抗擊非典防止傳染 關係你我
大家要齊心協力度過這一刻</P><P> 非典這病別大意 飛沫來傳播
人多的地方您甭去 傳染機會多
飯前便後要洗手 別嫌太麻煩
進城趕集戴口罩 別嫌太囉嗦</P><P> 非典症狀很明顯 發燒帶乾咳
渾身疼痛 呼吸困難心裏沒著落
如果家人有症狀 趕快找醫生
防止傳染要隔離 千萬別耽擱</P><P> 農村裏的空氣好 門窗常開著
豬圈雞窩常打掃 消毒別嫌多
莊稼地裡常轉轉 不誤幹農活
望一望地裏的莊稼 心裡也快活</P><P> 兄弟姐妹大媽大嬸 別嫌我囉嗦
你們的健康很金貴 政府都惦著
農村的醫療條件差 更要多預防
美好的明天等著你也等著我</P><P>
個人之見,〈手牽手〉失之空泛,〈距離讓我們心更靠近〉真誠、勵志但不若〈伴侶〉有在大處著眼的格局,〈預防非典聽我說〉則是首宣導政令的公益歌曲,不好和抒情歌曲比較,但也平易近人,沒有教條味和酸腐氣,值得大家參考。</P><P> 好了,第一首歌就寫了八千多字(含引文),不知道繼續寫下去,我會寫到多少?</P><P> 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初稿</P><P>
我的網站:http://homepage.ntu.edu.tw/~b90103016
我的信箱:b90103016@ntu.edu.tw
原作者:
another
来 源:
http://homepage.ntu.edu.tw/~b90103016
共有1349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